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的通知(附件)

时间:2024-06-26 07:27:0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9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的通知(附件)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的通知(附件)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以下简称《罚缴分离办法》),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罚缴分离办法》,提高对执行罚款分离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罚缴分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在处罚执行程序中规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根据这一制度,行政机关作出罚款决定后,除少数依法可
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况外,将不再直接收缴罚款,而由持有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当事人在15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由银行直接上缴国库。这对于从制度上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和加强行政机关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各级政府和依法具有罚款权的省直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对
罚缴分离制度的宣传,组织本地、本系统的行政执法人员认真学习《行政处罚法》和《罚缴分离办法》,提高执行罚缴分离制度的自觉性,并积极做好必要的实施准备工作,以保证这一制度的顺利实行。
二、抓紧确定罚款代收机构。根据《罚缴分离办法》第五条第二款关于“具体代收机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级财政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和依法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共同研究,统一确定”的规定,除实行垂直领导的中直行政执法部门外,省内具有行政处罚
权的各级行政机关和有关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执法单位)实施罚款的具体代收机构,由县级以上政府分级确定。各行署、市、县政府接到本通知后,要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本着方便当事人就近缴纳罚款的原则,抓紧确定本级政府所属各行政执法单位实施罚款的具体代收机构。省政府所属各
行政执法单位以及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设在省内各地的下属执法单位实施罚款的具体代收机构,由省政府法制局会同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和省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共同研究,在省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各级机构中确定。
三、具体代收机构确定后,各行政执法单位应当及时与具体代收机构签订代收协议(样式见附件,由各地、各部门自行复制),并予以落实。
四、行政执法单位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载明《行政处罚法》和《罚缴分离办法》规定的法定内容,并符合《黑龙江省行政处罚监督办法》第七条的规定。没有载明法定内容和不符合法定格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不得使用;使用的,该行政处罚决定书无效。
五、全省范围内的罚缴分离制度,自1999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各地、各部门要按本通知的要求,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罚缴分离制度实施前有关工作的组织和督促,并加强对这一制度实行后的监督检查,具体事宜可责成本级政府法制部门会同同级
财政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办理。对于违反《行政处罚法》和《罚缴分离办法》的行为,要依照《黑龙江省行政处罚监督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附件:代收罚款协议书

订立协议各方
被委托收款单位: 银行(以下称甲方)
委托收款单位: (以下称乙方)
为实施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明确作出罚款决定的单位与收缴罚款的机构的法定权利、义务,根据国务院《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订立本协议。
一、甲方受乙方委托,代乙方收缴行政罚款。
二、甲方按乙方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收缴罚款。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需要加处罚款的,根据逾期天数加收罚款;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有明确需要加处罚款的,甲方不得自行加收罚款。
三、甲方的下列代收网点受理代收罚款:
(一)名称: 地点: 账号:
(二)名称: 地点: 账号:
(三)名称: 地点: 账号:
(四)名称: 地点: 账号:
……
四、甲方如需变更或者增减代收网点,须征得乙方同意。
五、甲方应当按照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罚款代收代缴管理办法》(财预字【1998】201号)的有关规定办理收纳罚款后的核算、缴库业务。
六、甲方应当于罚款划缴国库后的一周内,将缴款书第一联和代收罚款收据第三联送交乙方。
七、未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中止本协议的执行。
八、本协议签订之日起15日内,甲方应将本协议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乙方应将本协议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财政部门和上一级行政机关备案。
九、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协议中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可作出补充规定。
甲方:
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
电话:
银行账户:

乙方:
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
电话:
银行账户:
年 月 日订



1998年9月18日

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有关问题的答复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有关问题的答复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发布日期:20030418
实施日期:20030418
文  号:[2003]高检研发第13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函)


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有关问题的答复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你院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请示(川检发办[2002]47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了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罪名应当根据所触犯的刑法分则具体条文认定。对于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的,其罪名应认定为绑架罪。

  二、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了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抢劫罪追究刑事责任。但对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根据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此复。

贵阳市禁止选择性终止妊娠规定

贵州省贵阳市人大常委会


贵阳市禁止选择性终止妊娠规定

  (2004年10月29日贵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11月27日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2004年12月10日公布 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制止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行为,促使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平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妊娠十四周以上的妇女进行人工终止妊娠,以及实施、管理的机构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规定的实施。
  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工终止妊娠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开展禁止选择性终止妊娠的工作,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并加强宣传教育。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批准,不得开展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
  第六条 禁止下列行为:
  (一)采用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三)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将终止妊娠的药品销售给未经批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单位和个人;
  (四)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终止妊娠的药品。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经过批准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活动的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登记,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怀疑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的,须经按规定组成的专家组审核并出具医学意见,方能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第九条 符合法定生育条件、已领取计划生育证明、妊娠十四周以上的妇女,除下列情形之一外,不得人工终止妊娠:
  (一)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
  (二)胎儿有严重缺陷的;
  (三)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的;
  (四)其他特殊情形需要人工终止妊娠的。
  第十条 有第九条第(一)、(二)、(三)项规定情形之一需要人工终止妊娠的,应当持本人身份证和经过批准的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结果。
  有第九条第(四)项情形,以及其他妊娠十四周以上的妇女,需要人工终止妊娠的,应当持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
  第十一条 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对妊娠十四周以上的妇女,实施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前应当查验第十条规定的资料或者证明,并将其复印件连同手术病历一并存档,造册登记。
  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存档、登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6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 有本规定第六条行为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有第(一)、(二)项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权,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处以违法所得2倍以上6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
  (二)有第(三)、(四)项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销售的药品价值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第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规定,进行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的,由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不再安排生育。
  第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第—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
  第十六条 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医学鉴定、诊断结果的,由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据职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
  第十七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