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厦门市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时间:2024-06-03 23:59:1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65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厦门市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厦门市人民政府


(根据2001年1月21日发布的厦门市人民政府令第97号将本文废止)


第一条 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厦门经济特区劳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国家的有关劳动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厦门市范围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必须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受国家法律保护,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第四条 劳动合同的管理机关为各级劳动行政部门。
第五条 职工上岗前,用人单位与职工应依法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必须由职工本人与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用人单位代表签订。
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条例》的规定,并符合劳动行政部门规定的格式。
第六条 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
(一)有固定期限;
(二)无固定期限;
(三)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第七条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八条 劳动合同未变更的,用人单位不得安排职工从事合同规定以外的工作,但属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发生事故或灾害,需要及时抢修或救灾;
(二)因工作需要确需调整其工种、岗位、任务的临时性调动,以及临时外派工作。
第九条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期限届满时,经协商同意,可以续订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应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一个月提出。
第十条 双方应在劳动合同终止、解除后十五天内办妥有关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企业应按《条例》规定发给职工补助费。
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的时间办理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赔偿损失。
第十一条 劳动合同当事人一方因过错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劳动合同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造成另一方经济损失的,受损失一方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如属双方过错,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一方违反劳动合同时,应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对于违反劳动合同而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双方没有约定的,根据造成的后果和责任大小,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
第十三条 由用人单位出资培训的职工擅自离职的,应按签订的协议赔偿培训费;没有协议的,按以下标准赔偿:(合同期限-服务期限)÷合同期限×培训费用×(30%~70%)。培训费用包括:学费、资料费、住宿费、车旅费、制装费及公杂费。
第十四条 劳动合同当事人因下列事件造成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者部分义务的,免除其全部或部分责任:
(一)各类自然灾害;
(二)战争;
(三)用人单位因国家压缩指令性生产计划或基本建设计划。
不能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的当事人一方,应当及时通知另一方,以减轻可能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失,并在合理的期限内提供有关证明。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变更、续订,用人单位必须于签订之日起七日内,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并附职工花名册一式四份。对不平等、不合法的劳动合同条款,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劳动合同当事人限期改正。
第十六条 劳动行政部门应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依法进行劳动合同备案审查和劳动监察。
区、县劳动行政部门负责该区、县所属的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的管理;其他用人单位由市劳动局或其委托的区、县劳动行政部门负责。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不按时签订、不按时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补签或责令限期报备,并按用工人数每人每月五十元处以罚款。
第十八条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职工,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994年10月20日

青岛市监察局关于行政监察立案与行使处分权程序的暂行规定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监察局关于行政监察立案与行使处分权程序的暂行规定

青监字〔1991〕9号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监察工作, 保证违法违纪案件及时查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政纪案件试行办法》和《山东省监察厅关于直接行使行政处分权的程序问题的通知》的规定,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监察局在调查违法违纪案件中, 对需要立案调查的案件, 按下列规定报批立案:
  (一)市政府各委、办、局(含行政性公司)正职, 各市(县级)、区的市、区长, 市政府任命的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正职, 由市监察局报请市政府批准立案, 并报省监察厅备案;
  (二)市政府各委、办、局(含行政性公司)副职, 各市(县级)、区副市、区长, 市政府任命的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副职以及由市政府任命的其他行政工作人员, 由市监察局报市长批准立案, 并报省监察厅备案;
  (三)市政府各委、办、局(含行政性公司)的处级以下(含处级)行政工作人员和上述部门任命的企事业单位行政领导干部, 由上述部门中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 报本部门分管领导批准立案。其中的正副处级, 县级事业单位和中型一企业单位的行政领导干部的立案, 应同时抄报市监察备案。上述人员也可由市监察局直接立案调查;
  (四)各市(县级)、区监察局查处的案件, 凡经本级政府批准立案的属于科(局)级和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人的案件应报市监察局备案。
  第三条 市监察局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中, 对需要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等行政处分的人员, 按下列规定行使行政处分权:
  (一)对由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市政府各部门负责人, 各市(县级)、区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政府负责人, 需要给予降级以下(含降级)政府处分的, 由市监察局提出处分意见, 经市政府批准后, 由市监察局下达处分决定; 需要给予降职以上(含降职)行政处分的, 由市监察局向市政府提出处分建议;
  (二)对市政府任命的工作人员, 需要给予撤职以下(含撤职)处分的, 由市监察局提出处分意见, 经市政府批准后, 由市监察局下达处分决定; 需要给予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处分的, 由市监察局向市政府提出处分建议;
  (三)对市政府各委、办、局(含行政性公司)任命的人员, 由市监察局立案调查的, 可以直接或建议其主管部门给予撤职以下(含撤职)行政处分; 需要给予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处分的, 由市监察局向其主管部门提出处分建议;
  (四)对由市监察局直接调查的属于各市(县级)、区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的违法违纪案件, 其中属于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人员, 市监察局可以直接或建议其所在政府给予降级以下(含降级)行政处分; 需要给予降职、撤职处分的, 由监察局建议其所在政府提请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定程序罢免或撤销其职务, 再由市监察局下达行政处分决定; 属于由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人员, 市监察局可以直接或建议其所在政府或主管部门给予撤职以下(含撤职)行政处分; 对上述所列人员需要给予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处分的, 市监察局提出处分建议, 由所在政府或主管部门作出处理。
  第四条 市监察局作出的处分决定,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由人事部门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对其中的市管干部, 要同时将调查报告、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的检讨(一式两份)抄送市委组织部, 归入本人档案。
  第五条 市政府各委、办、局(含行政性公司)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 在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中, 对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 可以提出处分意见, 由其主管部门下达处分决定。
  第六条 市政府各委、办、局(含行政性公司)给予担任处级职务和县级事业单位以及中型一企业单位的行政领导干部行政处分的, 各市(县级)、区监察局给予本级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和下一级政府负责人以及相当职级的人员行政处分的, 应报市监察局备案。备案报告须附处分决定、受处分人的检讨和对处分结论的意见。备案报告一式五份, 应注明 “备案”字样。
  第七条 各市(县级)、区监察局可参照本规定, 制定行政监察立案与行使处分权的具体程序和办法, 并报市监察局备案。
  第八条 本规定由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济南市城市建设拆迁纠纷裁决规定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


济南市城市建设拆迁纠纷裁决规定

《济南市城市建设拆迁纠纷裁决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发布施行。

济南市市长 谢玉堂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一日




  第一条 为了及时处理拆迁纠纷,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济南市城市建设拆迁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城市建设拆迁中,因拆迁补偿形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发生的纠纷,由市拆迁管理办公室依照本规定进行裁决。
  第三条 市拆迁管理办公室裁决拆迁纠纷,应当坚持及时、合法、准确的原则。
  第四条 申请裁决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申请请求和事实根据;
  (三)符合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受理范围。
  第五条 拆迁机构或被拆迁人向市拆迁管理办公室申请裁决,应在拆迁通告规定的限期内提出,因特殊情况确需延期提出申请的,须经市拆迁管理办公室同意,但延期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日。
  第六条 拆迁机构申请裁决应递交下列证件:
  (一)拆迁项目批准文件及有关资料;
  (二)被拆迁人拆迁情况调查表及房屋平面位置图等有关资料;
  (三)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文本。
  第七条 被拆迁人申请裁决应递交下列证件:
  (一)常住户口证明;
  (二)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租赁证件;
  (三)其他有关证件。
  第八条 申请人提交裁决申请书应载明以下主要内容:
  (一)申请人的名称、工作单位、住址;
  (二)被申请人的名称、工作单位、住址;
  (三)申请裁决的请求及事实根据;
  (四)申请人认为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第九条 市拆迁管理办公室受理裁决申请,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自收到裁决申请书之日起三日内,分别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二)对决定不予受理的,退回申请书并告之理由;对予以受理的,应当在三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三)处理拆迁纠纷案件,应当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于案件受理之日起十日内作出裁决。
  第十条 市拆迁管理办公室处理拆迁纠纷可以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再进行裁决。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裁决决定的,由作出裁决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诉讼期间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济南市拆迁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